本报评论员
服务业的发达程度,是衡量经济、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,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、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,关乎人民福祉、关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、关乎经济转型升级。大力发展服务业,对于我市抓住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全省“一主六双”战略机遇,发挥优势大上项目,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把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2018年,我市通过政策引导、载体建设、优化环境等有利举措层层深入推进,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并举,新兴服务业突破发展与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并进,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。
让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,就要融合产业优势,做强生产性服务业,依托“新四样”和“老四样”产业基础和优势,积极推进现代物流、科技研发、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,重点推进一批现代物流项目。以产业融合服务为重点,依托高等科研院校资源,推进产学研对接合作,深化产业融合创新,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。
让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,就要提升品质品牌,做优生活性服务业,完善促进居民消费体制机制,着力抓好交通运输、批发零售、住宿餐饮三大传统服务业,大力推动一批康复护理、保健养生项目,引进和培育技术领先、品牌知名、引领力强的医疗集团,带动生物医药、医养中心等相关产业发展。积极推进红色旅游、满族文化特色旅游和冰雪旅游发展。创新金融服务业,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培育信息服务业,实现转型发展。
让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,就要抓指标调度,重点稳定服务业运行,协调好相关部门,建立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制度,强化调度与指标预警分析,确保服务业整体运行稳中有升。努力抓项目建设,重点夯实服务业发展载体支撑,加大项目谋划力度,加大项目推进力度,抓好服务业专项资金申请。
让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,就要抓好政策落地,重点营造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,不断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,强化政策落地和宣传引导,壮大消费新增长点,提升居民消费潜力。
我市正处在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期,让我们进一步抓住“三早”行动的有利契机,改革创新、攻坚克难,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,引导、支持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